政策详细
 
 
以数字化制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4-14
 


  数字化制造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来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效率的全新制造方式,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艺、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配、数字化管理等。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数据资源日益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化制造也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发展数字化制造是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数字化制造作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服务型制造和智能制造。在我国制造业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减弱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发展数字化制造,加紧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发展数字化制造是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制造以生产要素的数据化为依托,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要素,整合优化企业的产品和工艺设计、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等主要产业链环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发展数字化制造是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制造的本质,就是增加信息与知识要素在整个制造系统的流转速度,以此来促进地域空间分工细化与区域间交易效率的提升,优化区域间的分工结构,进而实现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数字化制造不仅可以加快钢铁、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工艺技术改进,丰富产品功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以显著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步伐,缩短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的时间周期。

  发展数字化制造是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大(大数据)智(人工智能)物(物联网)云(云计算)”为技术基础、以海量数据互联和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浪潮,正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快速增长,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从实践看,数字化制造能够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高度融合,形成新的数据变现模式,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

  我国发展数字化制造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

  体量巨大的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等,都为我国发展数字化制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首先,体量巨大的制造业规模为数字化制造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持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门类最全的国家。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制造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5.9%,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为39.4%,都比较低。未来,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都将对数字化制造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其次,快速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数字化制造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相结合,打造联通全国制造业的人、物、信息交流网络,可以有效降低发展数字化制造的成本,这是发展数字化制造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我国有移动电话基站841万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750万公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49亿户,4G用户总数达到12.8亿户,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越来越强。

  再次,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为数字化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在技术研发、成果应用、重点领域突破、国际交流合作、组织保障等诸多方面都给出了制度安排,发展数字化制造的政策保障越来越有力。

  把握好数字化制造发展的着力点

  发展数字化制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

  一是要以数字化思维分析研判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和新机遇。数字化思维以互联共享为原则,强调新资源的创造和资源的共享,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奉行质量第一、效益至上,数字供应链和新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需求导向、客户为本。对此,企业需切实提升对数字化转型的认同感,培养数字化思维,培育数字化能力,建立起可持续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从传统供应商转变为整个生产过程价值创造的合作者。在塑造竞争优势方面,要从自给自足转向开放合作 产品设计开发方面,要从线性开发转向快速试验 工作职能方面,要从机器替代人转向人机互补合作 信息安全方面,要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应对。

  二是要着力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要加强制造业与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把握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动态演化路径,厘清大数据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机理,找出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主要矛盾,合理有序地推进大数据产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要深入探讨制造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特别是企业应大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是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提升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融合度与渗透力。数字化制造是释放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形成新的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和价值实现模式 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新兴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发展数字化平台经济,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创新发展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是要不断完善数字化制造发展的生态系统。数字化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快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制造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体系和生态系统。一方面,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体系建设。以提升工业互联网核心软硬件创新能力为引领,突破底层操作系统、工业大数据、平台管理、核心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建模分析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促进制造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数字化制造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和完善适应数字化制造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社会协同治理转变,为数字化制造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同时,还需着力完善支持数字化制造发展的制度体系。制定数据采集、共享开放、确权、流通、交易、安全等多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规范数字知识产权申请、授权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