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详细
 
 
东莞: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12-24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科幻片里提到的未来科技,正在东莞转变为现实,代表着东莞在全球产业创新竞争中,逐渐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在产业巨头的辐射效应下,一条创新经济带也将逐渐形成 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香港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封装项目……随着一个个千亿、百亿招商项目相继落地,全球产业巨头纷纷落户东莞,一个全球产业巨头争相落地的产业集聚地正在逐渐形成。

  今年2月中旬,包括OPPO智能制造中心、新能源锂电池封装项目一期工程等7个总投资534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动工,这些项目的动工,让东莞离成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更进一步。

 科技创新

  创新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香港嘉利集团2014年在东莞凤岗投资成立翠峰机器人以来,每个星期至少有3个工作日,担任总经理的林孝峰都会上午从位于香港荃湾的家里出发,到位于东莞凤岗的工厂上班,傍晚再返回香港。

  “翠峰机器人的发展条件十分优越——香港的金融、深圳的创新、东莞的世界工厂,这些要素集合起来,让企业迅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技术迭代中不断创新发展。”林孝峰说。

  林孝峰的话反映了东莞制造业的优势。

  在去年召开的东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东莞提出要大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科技创新需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喜的是,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东莞已经初有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高企数量增至5798家,总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设立研发机构的2959家规上工业企业R& D投入占比预计达2.55% 位于松山湖的广东(东莞)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近日入选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近5年先进制造业占全市比重平均增速达19.9%,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15.7%,4.2个百分点。机器人、锂电池、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增长。

  目前,东莞正在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此,即将推出一批配套政策。配套政策主要围绕“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求,聚焦瓶颈问题,有所侧重,串珠成链,聚焦发力。

  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东莞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一核心功能。要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发展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实现从“数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转变。要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计划,强化与创新镇协同创新,大力培育新技术、发展新产业。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东莞还将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

  可以预料,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将为东莞未来的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准招商

  带动高端产业链条集聚

  有专家指出,东莞一方面要让科技创新成为现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精准招商,带动高端产业链条在东莞聚集,逐渐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在去年举行的2018年赢在东莞全球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上,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畅谈自己的大数据蓝图:顺丰集团将联手8家企业在东莞成立超级大数据公司。而在不久前,顺丰集团刚把总投资额达170亿元的科技创新总部等项目放到东莞。顺丰集团多个高端产业项目的落地,不仅将为东莞带来300亿元的营收,而且将为东莞高端产业链条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去年7月,东莞发布了《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东莞未来将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规划》的发布,为东莞的招商引资指明了方向。为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东莞成立了投资促进局,专门负责招商引资。

  数据可以印证东莞在制造领域的招商硕果:去年,全市洽谈意向投资重大产业项目达100多个,意向投资超过万亿元,主要集中在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平台等领域。

  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香港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封装项目……随着一个个千亿、百亿招商项目相继落地,全球产业巨头纷纷落户东莞,一个全球产业巨头争相落地的产业集聚地正在逐渐形成 德国梅塞尔工业气体项目、日本DIC油墨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优质大项目落户东莞,大大增强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而这一切的变化,助推东莞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扶企助企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0.3∶46.5∶53.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2.5%和39.1%。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东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努力。

  2018年11月,东莞发布了《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1+N”政策体系,针对企业揽订单、控成本、稳周转、扩投资、增能力等难题,出台了“非公经济50条”政策。

  根据相关政策,2018年—2020年3年预计将为非公企业减负近300亿元,并为全市企业带来超过400亿元金融支持,财政资金还将投入超100亿元加快非公企业转型。

  “非公经济50条”中,创新举措136项,首次在东莞实施的举措94项。

  此外,东莞还积极通过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去年9月,东莞发布了《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 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技术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工匠精英”,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数据显示,去年东莞“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养达到18万人,新建了30个技师工作站,选树100名“首席技师”,各项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和成效。今年还将新建6个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建设30个以上企业“技师工作站”。

  通过实施“技能人才之都”战略,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将能有效为东莞在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中提供人才支撑。

  去年,东莞还启动了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升级版,以点带面形成高质量倍增的浪潮。

  在五株科技东莞工厂内,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隆隆开动,全球每10台手机电路板就有1个在这里生产。五株科技行政副总裁曾国权说:“企业打算将‘倍增’补贴投入技改,今年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全球的1/8。”

  东莞经济一线正在不断上演的鲜活故事,折射的是这个拥有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的“国际制造业名城”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力实践。

  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东莞将紧扣高质量发展,实施不断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探索优化市直管镇和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四大重点改革突破。一系列机制体制的创新,使得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加速度”,也让东莞在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路上行稳致远。